與家長有效溝通“五法”
全文長 11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2分鐘本文作者 | 湖北省恩施市高旗實驗小學(xué) 向東進溝通是一門藝術(shù),溝通時間、溝通場合、溝通語言選擇不當都會直接影響溝通效果。班主任在與學(xué)生家長溝通時,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注意溝通技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先揚后抑,避免傷人與家長溝通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促進學(xué)生健康成長。因此,溝通時不要帶任何個人情緒,不要把話說滿,要留有余地。是家長的問題,老師同樣可以從自身找原因,先揚后抑,給家長留足面子。比如,在一次班級廚藝展示活動中,班主任安排家長引導(dǎo)孩子進行展示。家長過于注重展示結(jié)果,活動過程孩子參與的機會比較少,沒有達到鍛煉孩子的目的。活動小結(jié)時,班主任先表揚家長做得好,活動有瑕疵是因為自己沒有面對面與家長交流,只是在微信群里說了一下活動流程,沒有做好安排工作。班主任這樣總結(jié),家長自知班主任的意圖,明白了活動沒成功的原因,交流目的達到了,雙方情感也沒有受到傷害。二、先聽再說,有備而來溝通最大的問題在于不會傾聽。班主任在與學(xué)生家長交流時,首先要懂得傾聽,只有認真傾聽,才能了解家長的真實想法和需求,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從而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溝通時,要先聽對方說,聽懂了、聽清楚了再做出回應(yīng),切忌沒有聽清楚就急著回復(fù)。另外,也要注意家長是否聽明白了我們所反映的問題。三、集中問題,避免瑣碎正常情況下,班級中難免會有一兩個各方面表現(xiàn)都不盡如人意的孩子,與這類孩子的家長溝通時,切忌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就和家長溝通一次。今天作業(yè)沒完成,明天書寫不整潔,后天上課走神了……只要遇到問題就立即聯(lián)系家長,這樣頻繁的聯(lián)系會讓家長覺得厭煩,也會顯得教師無法教育好孩子,只能找家長來管。遇到這樣的孩子,班主任要先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的根本問題,認真研究解決之道,而后再與家長進行溝通,就孩子的轉(zhuǎn)化教育達成共識。四、文字交流,勝過語音隨著科技的進步,微信交流已普及,大多班級都建有班級家長群。班主任利用微信與家長溝通時,最好使用文字的形式,而不是語音。因為文字編輯好可檢查后再發(fā)出,而語音卻沒有這一條件,且語音可能因語言不規(guī)范、語氣不恰當造成誤會。尤其是性格直爽或急躁的老師,最好不要選擇語音交流,如果感覺文字錄入不方便,可下載語音錄入軟件。五、共性問題,個體解決很多時候,班級學(xué)生會存在共性問題,比如,書寫問題、拖延問題、紀律問題……一些班主任為了方便管理,會把這些共性問題整合后發(fā)在班級群里。這樣的確節(jié)約時間,但容易引起家長不必要的焦慮,同時也給家長留下不好的印象,認為老師能力有限,不然為什么孩子都存在一樣的問題。雖然是共性問題,但每個學(xué)生的情況不一樣,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也不一樣,解決之道自然也就不一樣。一對一私聊有助于有針對性地幫助學(xué)生解決問題。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陪伴整個學(xué)期來源丨德育報編輯丨智庫君版權(quán)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chuàng),版權(quán)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quán),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