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戶稱花近五萬投水稻保險遭遇理賠難,澎湃介入后達成一致
近日,江西上饒的汪先生向澎湃質量觀投訴平臺(https://tousu.thepaper.cn)反映稱,2023年8月他在太平洋保險公司投保了48120元的“雜交水稻制種保險”,一個月后受惡劣雨水天氣影響,自己種植的水稻嚴重減產,未達到保險合同約定的產量,要求按照合同理賠601500元,卻遭到了保險公司的拒絕。對此,太平洋保險橫峰支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曾回應澎湃新聞稱,針對汪先生的情況,公司正在加緊處理中,但涉及到的具體細節不方便對媒體透露。2024年1月12日,汪先生稱,在澎湃新聞介入后,雙方已經就賠償金額達成一致。合同中約定每畝保險產量175公斤消費者投訴:據汪先生介紹,2023年8月22日,他在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上饒中心支公司橫峰支公司,購買了“雜交水稻制種保險”,這已經是他第二次購買這一保險,“這種保險也是政策鼓勵的,當地政府出一部分資金,我們出一部分,很多雜交水稻種植戶都會購買這種保險”。按照保險合同上的信息,汪先生所投保的保險數量為401畝,單位保險金額為1500元,保險金額601500元,保險費率8%,共繳納了保險費48120元。合同上,投保人與保險人雙方協商約定,每畝保險產量175公斤/畝,收購單價為14元/公斤。汪先生說,2023年9月,他的雜交水稻在花粉授粉期間遭受惡劣雨水天氣影響,導致水稻產量大幅下降?!笆诜燮诰褪撬緩某樗牒蟮焦酀{前的一段時間,這個也是水稻最重要的階段,決定了水稻的結實數和空殼率,而且授粉期最怕的就是強風和暴雨?!蓖粝壬f。汪先生說,由于授粉期惡劣天氣影響巨大,他種植的雜交水稻結算種子產量僅為12600公斤,按照此前保險約定的每畝175公斤,原本產量應該為70175公斤,但目前僅有保險產量的18%左右。由于未達到保險產量,按照保單約定,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上饒中心支公司橫峰支公司需按照保險金額賠付他601500元。汪先生告訴澎湃新聞,保險公司以面積問題、技術問題等因素,對理賠額度提出了異議。“他們說丈量的面積超出實際土地面積,導致保單上面積過大,不能按照保單規定的金額進行理賠,但當時保單上的面積也是保險公司派人來丈量的,又不是憑空而來的。為什么我投保的時候按照401畝的面積交錢,理賠的時候就不按照這個面積算呢?”此外,汪先生稱,保險公司還稱水稻產量不單受天氣原因影響,還受到人為因素和種子因素的影響,后者原因造成的減產,需要投保人自行承擔損失,“這個我也向保險公司提供了種業公司的購買證明,并表示自己嚴格按照技術人員的指導操作,不存在因為自己不當操作造成減產的問題”?!笆芴鞖庖蛩赜绊懙霓r民不止我一個,據我了解,總種植面積達到了一千多畝,他們也都在等著理賠。”汪先生說,他曾多次和保險公司協商。公司回應:2024年1月2日,汪先生針對此事向橫峰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并已通過法院立案審核。針對上述情況,1月11日,澎湃新聞記者就此事致電太平洋保險橫峰支公司,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汪先生的情況,目前公司正在加緊處理中,但涉及到的具體細節不方便對媒體透露。汪先生稱,在澎湃新聞介入后,保險公司再次和他協商賠償問題。1月12日,雙方已經就賠償金額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