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真不行了嗎?這所大學多名計算機轉到生物專業,還值得報嗎
近2年大廠裁員比較嚴重,反饋到高考報考來說,那就是計算機還能不能報考。同樣在互聯網上,也有兩種聲音,一種是未來依然需要計算機,不管哪個行業都需要計算機去做輔助。另外一種聲音就是計算機不能報,原因是過剩了,裁員很嚴重,紅利已經沒有。大家覺得還能報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除了網絡的聲音外,其實在大學期間的轉專業變化,也能夠反映出專業的變化。比如土木工程,高考報考變冷在2023年比較明顯,但是土木工程轉出數量比較多,是2021年和2022年就開始的。其實這個也是算是信息差,高考報考最大的問題,滯后性比較嚴重,又加上大家喜歡跟風。我們在收集整理數據的時候,發現上海科技大學2023-2024年秋季學期轉專業名單,里面有多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轉出的情況。雖然上海科技大學轉專業的人數比較少,同時招生的人數也比較少,這個數據并不能代表啥。但是上海科技大學往年的數據大家可以去看看,前幾年是沒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轉出的,都是轉入。從最近兩學期開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就開始轉出。這個現象也值得大家關注。我們來看看這次的名單,總共15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轉出7人,轉入工業設計1人,生物科學2人,生物技術3人,電子信息工程1人。當然這兒轉出比例大,也有可能就是不喜歡,或者學起來不是容易,導致的轉出。其實答案是啥,不重要,重點是咱們這兒已經出現了一個新的變化,那就是計算機還能不能報考?2024年的熱度高的工科,已經是電氣和電子信息了。再來看看具體的要求,上海科技大學轉專業其實還是很容易的,招生的時候,有老師也說過,全部轉到一個專業,師資和各種配套也沒問題。核心還是要看GPA,要求3.0以上,其他的都還比較簡單。大家可以提前去研究一下目標院校,有條件的可以多去關注這所大學,尤其是想要走研究這條路的同學。對于我們還未高考的家庭來說,一定要找到目標院校的數據變化,以及整個行業的趨勢變化。因為我們當下的報考,真正展現出結果是在未來7年8年這個時間段,滯后性是非常嚴重的。但是我們發現,很多家庭在報考的時候是跟風選擇,從錄取數據就體現出來了,完全沒有深度思考。這樣的結果就是畢業及失業,畢業就走下坡路。對于計算機能不能報,如果咱們喜歡的情況下,還是值得報考的,未來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時代,所有的底層都代碼相關的。那么這些就需要計算機專業。只是當前人數太多,崗位在減少,以前的高薪在往后幾年就不那么現實了。薪酬就算下降,月薪依然比很多行業要高很多。另外咱們要走這條路,學習的東西和規劃就非常重要,要求會更高。其實其他的專業還是一樣的,我們單靠一個專業,依賴一個專業的時代結束了,我們需要的是如何找到我們真實擅長的方向,然后學習不可替代的能力,這個就需要大學去好好的探索了。別想我當下報一個專業就解決了所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