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古代的“高考”,你知道多少?
>>>高考智愿,最好用的智能推薦系統,你的1對1學業規劃師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降臨在每年夏天的一場盛會。莘莘學子如同出征的戰士,以夢為馬,執筆為劍,向著心中的那個目標堅定地前進。對考生來說,高考不亞于人生的第一場豪賭,用十幾載的苦讀作籌碼,去賭一個精彩的未來。不管歲月怎樣流轉變遷,高考總會讓那些奮筆疾書的日夜、心無旁騖的篤定和孤注一擲的堅持,再一次變得鮮活起來。一年一度的高考的確可比一部史詩級大片,但比起古代的高考——科舉考試,只能算小巫見大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關于科舉考試的的冷知識。丨歷史上的文武狀元約777人在中國,科舉考試制度創始于隋朝,確立于唐朝,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的進士科算起,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廢除,整整存在了1300年。據考證,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山東德州人)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最后一位狀元劉春霖止,歷代科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加上其他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總共為777人。1905年,清朝政府出于發展新教育、培養實用人才的需要,廢除了科舉制度,轉而引進西方的學校考試制度,從此中國現代高考制度登上了歷史舞臺。中國現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這樣兩個重要來源:一是科舉考試制度的所形成的傳統考試思維和價值;二是西方現代考試制度的模擬和手段。丨宋代科舉夫婿靠搶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在放榜后,一般皇帝都會在金明池宴請所有新科進士,而宋朝的權貴們一早就會去金明池路上占據選婿的優良位置,只為尋到最心儀的女婿人選。大宋朝的“榜下捉婿”聞名古今,好多進士出身的大人物,都有被搶的光榮歷史:文壇領袖歐陽修,剛中進士即被翰林學士胥偃選為女婿;仁宗皇帝的紅人王拱辰高中狀元,成為了宰相薜奎的女婿;詩人范令孫,被宰相王旦搶做女婿……同樣是宋朝文壇大家的“二蘇”卻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桃花劫,這是為什么呢?其實不是二蘇不優秀,而是他們太優秀了,以至于早在趕考前就被慧眼之人,早早定下了婚事。蘇轍是在16歲就已經完婚了,而蘇軾則是在18歲就和中巖書院院長的女兒王弗完婚。丨北宋狀元靠手速?在北宋時期,狀元這個位置也是“先到先得”。北宋初期的殿試中,宋太祖為了使得狀元之爭簡單明了,就規定誰先完成考試交卷子誰就是狀元。當然狀元殿試的題目肯定不能亂涂一氣就上交,畢竟能夠進入殿試的學士,學問水平都是名列前茅的。所以手速就成為了北宋學子必練課題之一。關于“先交卷子”這個事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太祖年間的一次殿試上,王嗣宗和陳識兩人同時交卷(手速感人),太祖苦于規定所制,無法區分兩人高低,所以就讓兩人賽跑,取快者為狀元。不過太祖沒有料到兩人都是短跑健將啊,這是不分仲伯,兩人又是打了個平手。實在是沒轍了,太祖讓兩人徒手搏斗,勝者為狀元,而王嗣宗險勝陳識,成為歷史上的第一個比武勝利而獲得文狀元的人,也被人戲稱為“手搏狀元”。丨古代科舉考試也有輔導班不要以為補習課是現代人的專利,古人也是會開培訓班的。宋代“補習班金牌講師”呂祖謙就是撐起了一個時代學生希望的老師。呂祖謙是進士出身,呂學鼻祖,他開辦的課程有專業的“考前輔導”,對于考生會提前分發一個黃冊子,里面收納了歷年科舉考試真題和優質答卷。故宋詩有云:區區黃冊子,所事惟奪魁。雖然當時學者對此行徑頗為不齒,認為不是憑真才實學取得成績,然后許多考生也憑借刷題得到了高分,不過后來呂祖謙對此也感到心累,也就放棄繼續開辦補習班了。丨因科舉考試產生的詞“獨占鰲頭”的鰲頭是什么?古代科舉考試的第一名是狀元,而中了狀元就被叫做獨占鰲頭,不過為什么是鰲頭而不是其他動物的頭呢?“鰲”是傳說中在海里背著山行走的巨龜或大鱉。而“鰲頭”就是皇宮大殿前,臺階上刻的鰲頭。唐宋時期,翰林院的學士們朝見皇帝時,需要在大殿門口前的臺階上等待宣召,而學士們站的臺階就是刻有鰲頭的臺階。所以在民間,人們把進入翰林院稱為“入鰲頭”,而學士們的順序也是狀元在前,其余人在后,故考中狀元也被稱為“獨占鰲頭”。“倒楣”也是因為科舉考試才產生的。在古代,要是家中有子孫參加科舉考試,一般都是要在自家門口立一根旗桿,這個旗桿被稱為“楣”。考試放榜的時候,要是子孫在考試中能夠中舉,那么這根旗桿就會保留著,相反要是沒有考中,那么這根旗桿就得撤去,所以就叫做“倒楣”。而后來,“倒楣”在民間流傳過程中被訛傳成了“倒霉”,意思也就逐漸演變成現在的“不走運”的意思。丨科舉第一位女考生——林幼玉中國古代是一個男權社會,自隋唐以來,科舉考試成為主流的選拔人才的途徑,百姓都自動默認參加科舉考試這種“出風頭”的事情只能男性去做。但在朝代更迭后,宋朝的律法上并沒有明確寫出“禁止女性參加科舉考試”的條例。所以史上第一位女考生——林幼玉算是鉆了漏洞,參加了科舉考試。年僅九歲的林幼玉通過了中書省的考核,故宋孝宗特地封她為孺人。不過可惜的是這位先驅并不是參加的進士科,而是童子科。不過之后到了宋寧宗時期,有不少大臣指出女子學而無用,拋頭露面有傷風化,所以后來女子也不允許參加科舉考試了。丨史上最強一屆科舉考生科舉考試中舉的進士不是入仕就是當文人,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屆科舉考生,出了8個文壇大家,更厲害的是,還出了9位當朝宰相。這一屆的考生大大充盈了神宗和哲宗兩個時期的從仕者,宰相的代表人物呂惠卿、章惇、王韶、林希等。而在政治、經濟、文學等領域也都人才輩出,光是在《宋史》中有傳的就足足24人,而且王安石變法的代表人物也大多是這屆的考生。蘇軾、蘇轍、曾鞏、曾布,兩對兄弟都在一屆考試,而那一屆的考官是歐陽修,而蘇洵也陪兒子們一起來參加考試。一個科舉考試就湊齊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五位。除開上述大佬,這場考試還出了兩位大思想家,分別是程顥和張載。從政治到文學,從經濟到思想,這一場科舉考試,改變的不僅僅是這些學子的命運,更是左右了大宋王朝的命運。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鯉躍龍門。高考,是人生的一個重要挑戰。雖然沒有什么事情能決定人的一生,但總有一份理想等待著我們去實現、支撐著我們向前。希望在未來更廣闊的道路上,每個人依然可以為了那些還未見過的風景,為了心中堅定滾燙的理想,繼續加油!
高考智愿2.0,更懂你的智能推薦系統,選對志愿,過好人生!更精準、更便捷、更貼心,給考生和家長提供一對一式的志愿填報建議。
六大新增功能,助力中國考生學業規劃——
1
、更科學的智能推薦:基于往年大數據科學測算,擇優遴選,志愿表合理排序,用好高考每一分
2
、1對1訂制升學規劃:大學+專業+城市3大填報路徑,根據考生需求,靈活制定個性化報考方案
3
、合理定位專業方向:行業意向、興趣愛好兩大維度助考生認知自我,依據選擇結果推薦
最適合專業
4
、錄取概率測算分析:以近三年數據為基礎,創新算法模型,提升預測準確性和合理性,規避扎堆填報風險
5
、大學專業多維對比:基于填報需求的院校專業詳情展示,提供全方位資料對比,找大學選專業不再盲目
6
、便捷獲取招錄數據:歷年數據橫向對比,招生錄取形勢波動一目了然【來源:我要考大學(公眾號ID:gaokao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