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原縣有個叫陶丘的人娶了渤海墨臺氏之女為妻。
妻子年輕貌美,才藝過人,陶丘與她互敬互愛,感情一直很好。
后來妻子生了個男孩,陶丘送妻子回娘家過滿月,他在岳母家見岳母已年老色衰,心中不快。
等妻子從娘家回來后,陶丘就急著要把她趕回娘家去。
妻子不知自己犯了什么罪,就很委屈地詢問原因。
陶丘說:我見你母親年老了,面目丑陋,大不比從前,恐怕你將來年老也肯定是這個樣子。
所以我要把你遣送回娘家,并沒有別的原因。
來源 : 笑話詞典
-
一天商人來到一個小村子,看見一個農民在打一頭可憐的毛驢,商人不忍心就說不應用PK他,一個奇怪的事發生了農民突然向毛驢下跪了說到;毛驢大人啊小的有眼不視泰山啊沒有想到你會有這么闊氣的親戚啊。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個呆子在街上遇見一個看相的,看相的正談論著如何相看人的手足:男人手如綿,身邊有閑錢;婦人手如姜,財谷滿倉箱。
呆子一聽,馬上拍手大笑說:我的妻子手如姜啊!這下好了。
看相的問他:你怎么知道你妻子手如姜呢?
呆子說:昨天我被她打了一下嘴巴,這不,現在還火辣辣的呢!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個老頭兒,富貴雙全,子孫滿堂。
百歲大壽這天,賀客來得很多,滿屋滿院子是人。
老頭兒看了,緊皺起眉頭,好像有些不高興。
賀客們見狀,忙問他:您老人家如此福分,還有什么可憂愁的?
老頭兒回答說:我別的都不愁,只愁我將來再過二百歲壽誕時,來祝賀的人還不知要再增加幾千幾百呢,讓我怎么能記得請呢?
來源 : 笑話詞典
-
一官出朱票,取赤金二錠,鋪戶送訖,當堂領價。
官問: 價值幾何?
鋪家曰:平價該若干,今系老爺取用,只領半價可也。
官顧左右曰:這等,發一錠還他。
發金后,鋪戶仍候領價。
官曰:價已發過了。
鋪家曰:并未曾發。
官怒曰:刁奴才,你說只領半價,故發一錠還你,抵了一半價錢。
本縣不曾虧了你,如何胡纏?
快攆出去!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個老頭兒在一個冬夜喝醉了酒,躺在床上。
為了取暖,就把腳爐放在了被窩里,沒想到竟把腿給燒傷了。
一大早醒來,他就對家人大罵起來:我老人家昨晚多吃了幾杯酒,讓火把腳燒傷了,我喝醉了不知道倒還情有可原。
你們年紀輕輕的,難道連燒人的氣味也聞不到嗎?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個儒者正在談論萬物一體時,忽然有一位迂腐儒者發問:假若一人遇上猛虎,這時又怎能保全一體?
旁邊一位儒者解說道:有道之人,總能騎龍伏虎,一旦遇上猛虎,必能騎上虎背,絕不會被虎吃掉。
周海門則笑著解釋說:騎在老虎背上,也還是兩體,一定是人被虎吃下肚去,才可為一體。
眾人聽了,都大笑起來。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個老頭兒已達百歲高齡。
有人在為他祝壽時說:愿您老人家能達到一百二十歲高壽。
老頭兒聽了不但不喜,反而大發雷霆地罵道:我又不會吃你家的飯,為什么你竟敢限定我的歲數,不讓我多活幾百年?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個人問一位老翁姓什么,老翁說:姓張。
過了一小會兒,這人又問了一遍,老翁以為他上次沒聽清楚,就又告訴他說姓張。
當這個人又問第三遍時,老翁生氣地說:已說了姓張,怎么老是問?
這人一見老翁生氣了,就說:你這位李老官人,值得這樣生氣嗎?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一個老財主,非常吝嗇。
有一天和他兒子出門,在路上遇著一條小河新漲了水。
他舍不得花錢乘渡船,就拼命趟水。
誰想趟到河中間,大水竟把他沖到急流中去,漂流了半里多。
他兒子在河岸上連追帶趕地想雇船來救他。
船家要一錢銀子,兒子只出五分,價錢講了很久還沒有講好。
老財主在河里一沉一浮地快要淹死的時候,還回過頭來對他兒子大聲喊著說:我兒我兒,五分便救,一錢不救!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個南京人陳鎬,極善飲酒。
他在山東任督學時,家父怕他因酒誤事,就千里寄信要他戒酒。
為此,陳鎬專門拿出俸祿請了工匠為他專門打制了一只可裝二斤多酒的大碗,并讓工匠在碗內壁上鐫刻了八個字:父命戒酒,止飲三杯。
這個故事一時間在士林中傳為笑談。
來源 : 笑話詞典
-
王安石在變法失敗后,隱居在金陵附近的半山。
這時王和甫任金陵太守,王安石很不愿意見他。
一天,王安石在山中采藥回來,遠遠地看見了王和甫,就急忙進了一戶農家避開他。
這家的一位老婆婆見來人肩背藥籠,就把自己的病情說了一遍。
王安石便從藥籠里拿出一些草藥送給老婆婆,老婆婆千恩萬謝地收下了。
臨走時,老婆婆拿了一縷麻線硬塞給王安石作為酬謝,并說:相公您回家后,可把這麻線交給相婆。
一聽相婆這個新鮮的說法,王安石大笑起來,很高興地把麻線收下了。
來源 : 笑話詞典
-
長興人楊公復在南京做大理少卿時,家里仍然過得很貧寒。
由于養了一頭豬,他就讓家里的小孩到玄武湖邊去采水中浮萍作豬食。
而此時掌管京都檢察院大權的吳思庵就居住在玄武湖附近,他竟以離他家客廳太近為借口,不讓采浮萍。
楊公復得知后,就戲作了一首小詩送給吳思庵,詩中說: 太平堤下后湖邊,不是君家祖上田; 數點浮萍容不得,如何肚里好撐船?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個鄉下人,當了衙門里的巡捕,被派做守門人。
一天,太守到了,守門人跪報道:太老官人請進。
太守聽了很生氣,責令拉下去打十大板。
第二天,太守來時,守門人跪報道:太公祖請進。
太守又責打了他。
到了第三天,太守又來了,守門人心中思量:前日說鄉下話不行,昨日說官場話也不行,叫我如何是好?
他靈機一動,報告說:前日來的,昨日來的,今日又來了。
太守一聽,禁不住笑了起來。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妻妾各居者,一日,妾欲謁妻,謀之于夫:當如何寫帖?
夫曰:該用寅弟’二字。
妾問:其義何居?
夫曰: 同僚寫帖,皆用此稱呼,做官府之例耳。
妾曰:我輩并無官職,如何亦寫此帖?
夫曰:官職雖無,同僚(同屪)總是一樣。
來源 : 笑話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