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姑蘇有戶人家有兩個女婿,大女婿是個秀才,很有文采;二女婿是個衙門書記員,說話總帶衙門氣。
二人每次到岳父家去,岳父都要夸贊大女婿文采非凡,卻總是批評二女婿說話缺少文才。
二女婿對此非常忌恨,也很不甘心認輸。
這天,翁婿三人又聚在一起。
二女婿主動請求當面一試,岳父就指著門庭前的一株山茶,讓他以此為題作一首詩。
二女婿吟道:據看庭前一樹茶,如何違限不開花?
信牌即仰東風去,火速明朝便發芽。
岳父評論說:你作的詩并非不通,只是帶著十足的衙門氣。
他還不甘心,讓岳父繼續命題。
岳父讓他詠月,他就搖頭晃腦地吟道:領甚公文離海角?
奉何信票到天涯?
私渡關津猶可恕,不合深夜入人家。
岳父聽了發笑說:他大姨夫也作過詠月詩,你何不學一學?
二女婿就請岳父念出來,剛聽了第一句:清光一片照姑蘇,二女婿就大聲嚷叫起來:不好!不好!月亮怎會只照姑蘇呢?
應當說照著姑蘇等地才好。
來源 : 笑話詞典
-
一個人戀席貪杯,到人家坐席,許久不肯離去。
他的仆人想讓他快走,看到天陰了,便說:天要下雨了。
那人說:要下雨了,怎能回去?
過了一會兒果然下了雨。
許久,雨停了,仆人又說:雨停了。
那人又說:雨停了,還怕什么?
來源 : 笑話詞典
-
明朝嘉靖年間,發生水災,田地被淹沒。
有個姓勞的人,號半野,官屯田郎中,當時的都水郎中是勞半野的同年顧一江。
有一次,顧一江出對子同勞半野開玩笑說:半野屯其田,空勞碌碌。
勞半野應聲答道:一江都是水,回顧茫茫。
來源 : 笑話詞典
-
侯白后來做了唐朝的官員,經常跟人們在一塊猜謎語,侯白先對眾人約法三章:所猜之物,一、必須是能看見的實物;二、不能虛作解釋,迷惑眾人;三、如果解釋完了,卻見不到此物,就應受罰。
接著他先出謎面:背與屋一樣大,肚與枕(車后橫木)一樣大,口與杯子一樣大。
大家猜了半天,誰也沒猜中,都說:天下哪里有口和杯子一樣大而背卻和屋一樣大的物件?
定無此物,你必須跟我們大家打個賭。
侯白跟眾人打完賭,解釋說:這是燕子窩。
眾人恍然大笑。
又有一次,侯白出席一個大型宴會。
席間,大家都讓他作個謎語助興。
所猜之物,既不能怪僻難識,又不能抽象不實。
侯白應聲而道:有物大如狗,面貌極似牛。
這是何物?
眾人競相猜個不停,有的說是獐子,有的說是鹿,但都被大家否定了。
便讓侯白說出謎底。
侯白哈哈大笑道:這是個牛犢。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一個粟監(明清時期,向官府納粟買得監生資格,稱為粟監)學識寡陋,妻子勸他好好讀書。
監生聽了不耐煩地說:你整天逼我讀書,我且問你,讀書有什么好處呢?
妻子回答說:一字值千金,難道不好嗎?
監生怏怏不樂,反問道:難道我這個身子,只值得半個字嗎?
來源 : 笑話詞典
-
浙江余姚籍的塾師有很多人在吳下開館,每年初春來到吳下,直到臘月底才回到余姚。
這樣一來,對家鄉的風景反倒不認識了。
一開春,見到柳絲嫩綠可愛,余姚塾師就向主人要來一枝,準備寄回家中栽種。
主人不解地問:這是普通的樹種,隨處都是,難道惟獨貴地沒有嗎?
余姚塾師說:我們家鄉也有,但卻是無葉的。
來源 : 笑話詞典
-
名畫家沈周作《五寫行春圖》送與某太守,太守看后很不滿意,說:難道我出行只一人,就無人相隨嗎?
沈周知道后,便別畫一張有隨從的相送,告訴太守說:無奈絹短,只畫儀仗前導三對。
太守笑著說:三對馬馬虎虎也可以了。
來源 : 笑話詞典
-
北宋開寶年間,神泉縣張縣官,表面廉潔,其實貪財。
他在縣衙門口張貼告示道:某日,是本縣官生日,特此通告衙內人員不得送禮。
一個小官見了與同事評議道:縣太爺出告示寫明他的生日,目的是讓我們曉得,說不得送禮是假的呀。
大伙異口同聲道:對呀。
于是,張縣官生日那天,縣衙內人員各自拿著細絹送他,說是給他增壽的壽衣,張某來者不拒。
又對部下說:下月某日,是我太太生日,不要再送禮了。
大家見他又要勒索,只能苦笑。
一個進士寫了首《鷺鶿》詩諷刺道:飛來疑是鶴,下處卻尋魚。
意思是:他來時裝作像仙鶴般清高,蹲下來便像鷺鶿般貪食,處處摸魚吃了。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個教師設館教學生,學生問《大學》之道怎么講,教師回答不出,便假裝醉酒,說:你偏偏在我醉的時候來問。
回到家,他把學生問他的事給妻子說了。
妻子說:《大學》是書名,之道’是書中講的道理。
丈夫點點頭,表示記住了。
第二天,教師對他的學生說:你真不懂事,昨天偏乘我醉的時候來問我,今天我醒酒了偏又不來問,這是為什么?
你昨天問我什么來?
學生說:問的是《大學》之道’怎么講。
教師就把妻子教給他的話給學生講了,學生又問:在明明德’怎么講?
教師又回答不出,這回他立即抱住頭說:先不要問,我的酒還沒醒過來呢。
來源 : 笑話詞典
-
古代皇帝常在泰山祭天,民間又稱岳父為泰山。
唐明皇曾在泰山舉行祭天大典,大臣張說主持這次儀式。
張說的女婿鄭鎰在朝為九品官。
按舊例,泰山祭天大典結束后,朝中自三公以下的官員普遍提升一級。
唯獨鄭鎰因為張說的原因,一下升了五級,并賜穿四品官的紅色官服。
祭天升官結束后,大宴群臣,在宴會上,明皇見鄭鎰的官位一下子升了這么多,很奇怪,向他詢問原因,鄭鎰則無話可對。
明皇身邊的優人黃幡綽便說道:這都是靠泰山的力量啊!
來源 : 笑話詞典
-
某城有個縣丞,一向不好好讀書,但卻喜歡裝出很有學問的樣子,仿效文人之語,弄得笑話百出。
一次,這城的縣令大病初愈,自覺形容消瘦,縣丞討好地說:堂翁深情厚貌,如何得瘦?
(典出《莊子》,厚貌深情應解釋為:貌雖忠厚而其情深藏難測,用在這里完全牛頭 不對馬嘴。
) 又一次,隨縣令赴宴,將飲時,縣令赴別席辭去,縣丞又亂套用《孟子》語道:乞其余不足,又顧而之他。
(文意應為:把剩余的討去了還不滿足,又窺探著到別處去乞討。
) 一日,縣令捕捉到盜賊數人,令嚴刑審訊,盜賊吃不消一頓棍棒,哀號起來。
縣丞在旁拍手笑道:惡人自有惡人磨!縣令氣得面孔發紫。
來源 : 笑話詞典
-
北宋真宗年間,楊大年、錢文禧、晏無獻作詩,都效法李商隱,自號西昆體。
后來,許多年輕的文士也都仿效起來,生吞活剝,從李商隱所作中抄寫句子過半,拼拼湊湊算是自己的作品。
一次,宮中宴會,請人演戲助興。
有一節目為演員扮演著李商隱,穿著破爛不堪的衣服登臺,對臺下說:我只僅僅是個崇文院的職員,每天要被那么多人摘取、摭拾,看看我還像什么樣子的嘍!
來源 : 笑話詞典
-
張鰲山在江北做提學(官名,管所屬州縣學校和教育行政),用馮婦善搏虎(馮婦為男子,春秋時,能徒手打虎)為題考學生。
徐州有一士人說:馮婦,一婦人也,卻能搏虎,不只搏也,而又善搏。
她是如何搏的呢?
先扼其吭,再斬其頭,剝其皮,然后投于五味之中煮而食之,豈不美哉?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個人在路上看到另一個人的帽子破爛不堪,便走向前去,施禮作揖道:請求您送給我一頂小帽子。
那人迷惘不解地說:我哪里有什么小帽?
這人指了指他頭上的破帽,趣笑道:難道您這頂尊帽只會開花,卻不曾結子嗎?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一位父親教小孩識字,頭天用手指寫了個一字,小孩記住了。
第二天,父親抹桌子的時候,見小孩站在旁邊,就想考一考昨天教的字,他就用濕抹布在桌子上寫了一個一字,問小孩念什么,小孩竟搖頭說不認得。
父親就告訴他說:這就是我昨天教你的一’字呀。
小孩驚訝得瞪大眼睛說:怎么只隔了一夜,它就長這么大了?
來源 : 笑話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