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鎬愛酒如命,而且酒量極大。
在山東當(dāng)督學(xué)時,父親怕他喝酒誤事,便寫信囑咐他戒酒。
陳鎬接到父親訓(xùn)示后,特別訂制了一個可盛二斤酒的大碗,還在碗邊上刻上八個字,約束自己:父命戒酒,只飲三杯。
來源 : 笑話詞典
-
某官因有個同年考中進(jìn)士的朋友新迎娶了個如夫人(小老婆),便去慶賀,沒碰上那朋友,卻只見那人在洗腳。
返家途中遇見朋友,便開玩笑道:今天我有一個妙句,你能對對嗎?
朋友問:什么妙句?
某官說:看如夫人洗足。
朋友應(yīng)聲對道:賜同進(jìn)士出身。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個僧人號不語禪,見識甚少,平日全憑二侍者代他答問。
一日,侍者外出,碰巧有個游方和尚來參拜并請教。
問:不語禪,何為佛?
不語禪哪里能答,一會兒東看看,一會兒西看看。
又問:何為法?
不語禪不語,看上看下。
又問:何為僧?
不語禪無奈,就閉眼不答。
再問:何為加持?
不語禪急得伸出兩手來了。
游僧滿意地走了,路遇侍者,就告訴他們說:我去見過長老了,問他佛,禪師東顧西顧,意思是人有東西,佛無南北也;我問法,禪師看上看下,意思為法平等,沒有高下;我問僧,他閉上眼睛,告訴我:向云深處臥,便是一高僧;再問加持,他伸手出來,意謂接引眾生。
這大師真可稱是明心見性啊!侍者回到寺廟,不語禪大罵道:你們哪里去了?
也不來幫我。
他問佛,教我東看你不見,西看你又不見;他又問法,教我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他又問僧,我無奈,只好作假睡;他又問加持,我自愧諸事不知,還做什么長老,不如伸手沿門去叫化也罷了。
來源 : 笑話詞典
-
翠鳥膽子極小,怕人捉它,就把巢做在很高的樹杈上。
可生了蛋后,又怕蛋從窩里滑下跌破,就造個較低的新巢,把蛋搬到新巢去。
小鳥們孵出來了,唧唧地討食吃,又唯恐它們跌死,馬上又做個離地更近的新巢。
小鳥會飛了,站在巢邊,拍著翅膀想往外飛,翠鳥更怕它們跌死。
于是再造個離地更近的新巢。
結(jié)果,小孩便很容易地捉到它們。
來源 : 笑話詞典
-
潤州甘露寺,有僧人道行極高。
宰相李德裕查訪潤州,見到高僧,便送給他一把方竹手杖。
此杖產(chǎn)于西域大宛國,堅實而正方,為稀有之品。
事隔多年后,李德裕再次與那高僧相見時,問道:竹兄還在嗎?
僧答:至今仍珍藏著。
說著拿出一把創(chuàng)圓涂漆的拐杖。
李德裕連連喊可惜。
當(dāng)時有人譏諷不懂事物珍貴之處的人說:削圓方竹杖,漆卻斷紋琴(名琴,以紋理特殊而著名)。
來源 : 笑話詞典
-
甲和乙素不相識,甲問乙姓什么,乙答道:孫。
乙問甲姓什么,甲說:不敢。
乙說:問君姓,君為啥如此謙虛?
甲還是說:不敢。
乙再三詢問,甲便說:祖。
乙恍然大悟:原來他是用姓來討便宜,便說:這有什么關(guān)系呢?
你祖我孫,我孫你祖罷了。
來源 : 笑話詞典
-
某塾師頓頓菜肴只是冬瓜而已,便對主人說:您很喜歡吃冬瓜嗎?
主人說:嗯,它不僅味道鮮美,而且能使眼睛明亮。
一天,主人到書室里探望,先生在憑窗眺望景色,好像不知主人的到來。
主人便招呼他,先生連連道歉:剛才在這兒看京都演戲,就忘記迎接您了。
主人驚問:都城演戲,這兒怎么看得見?
先生答道:我頓頓吃冬瓜,眼力很強(qiáng)。
來源 : 笑話詞典
-
從前,菩薩化身為雀王,慈心濟(jì)眾。
有一只吃人的老虎,某次因吃后,骨頭嵌在牙齒中間,使它動彈不得,困餓得奄奄一息。
雀王見后,大發(fā)慈悲,鉆進(jìn)虎口為老虎啄骨,救活了老虎。
雀王飛到樹上念《佛經(jīng)》語說:殺為兇虐,其惡最大!想以此來勸老虎不要再去傷殘人畜。
虎聽后,勃然大怒,說:才離我口,沒吃你就已不錯了,還敢多言!雀王倉惶飛逃而去。
來源 : 笑話詞典
-
裴子羽做下邳縣令時,張晴任縣丞,兩人都很有聲望,且喜談時事。
有個小吏私下里開玩笑說:縣官之間很不和睦。
有人問他緣故,小吏答:長官稱雨(羽),贊府道晴,終日如此,哪里會和?
來源 : 笑話詞典
-
筒州刺史安重霸,貪財無厭。
有個賣油郎姓鄧,會下棋。
安重霸便召他來對局,但又不許賣油郎坐著與他下,每下完一子,總要讓賣油郎退至墻角等候他下,說:待我算好棋路,你再上來看。
一天也下不了幾個子,賣油郎久立,饑餓、疲倦不堪。
次日又召他去下棋。
熟知安重霸貪財?shù)娜藢u油郎說:這是等著你向他送禮啊,他并不會下棋,你這樣站著不如獻(xiàn)禮求退!賣油郎照做,果然安重霸不再召他下棋了。
來源 : 笑話詞典
-
王黼為北宋末年大臣,他的住宅與一個寺廟緊靠。
有個和尚,每日把從王黼家的陰溝中流出的米粒撈出,洗凈曬干。
過了幾年,不覺已積成一囤。
靖康二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梁(今開封),王黼家妻兒斷食將餓死。
那和尚便用所囤積的米送入王家,王黼家老幼吃得很香,連連稱謝,哪知這正是他家的陰溝之物。
來源 : 笑話詞典
-
邳州有個人背著一個怪胎,到市街招攬看客,斂取錢財。
那怪胎一個頸上長著兩個頭顱,面孔相對,共有四條手臂四條腿。
有人向縣官揭發(fā)那人騙錢。
縣官便令差吏將他褲子扒了,鞭打了幾十下屁股,并驅(qū)逐他出境。
有人便問他:這個小孩是你生養(yǎng)的嗎?
他回答:是的。
發(fā)問人笑道:罪過不在臀部上嘛,為啥要鞭打臀部呢?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個縣官不大識字。
一天坐堂審案,師爺遞給他的狀子上有三個人的名字:原告郁工來,被告齊卞丟,證人新釜。
縣官看了郁工來的名字,喊道:都上來!三個人聽了,急忙跑到堂前聽候發(fā)落。
縣官生氣地說:我喊原告,干啥一齊來?
接著,他看了齊卞丟的名字,又喊道:齊下去!三人聽了,又急忙退到堂下。
縣官更惱火了,說: 喊被告,為啥一齊下去?
! 師爺見狀不敢直說,便打圓場道:原告名字另有一種念法叫郁工來,不叫都上來’;被告名字也另有念法,叫齊卞丟,不叫齊下去’。
縣官問:那證人的名字,另一種念法叫啥?
答道:新釜。
縣官說:我估計他是有另一種念法了,要不然我要喊他親爹’了。
來源 : 笑話詞典
-
河北肅寧縣有個私塾老師,專門教程朱理學(xué)。
有個游方和尚到門口求乞,得得敲著木魚,不肯停歇。
塾師責(zé)備道:佛教本是異端邪說,愚民百姓也許會受你們的騙,這里都是讀圣賢書的人,你何必在這兒癡心妄想?
和尚合掌敬禮道:佛教徒募緣求食,好像你們?nèi)寮易非髽s華富貴一樣,大家都違背了最初宗旨,先生何必挖苦我?
塾師惱羞成怒,拿起竹杖向和尚打去。
和尚說:太惡作劇了!丟下一只布袋便走。
塾師撿起布袋一捏,里面的都是零散的銅錢。
學(xué)生們一聽是錢,都想伸手進(jìn)去撈一把。
塾師說:再等下,要是他老不來,我們再作商量。
不過究竟有多少錢先得點(diǎn)點(diǎn)清楚,免得分配時爭多嫌少。
塾師剛打開布袋,忽然轟的涌出一群黃蜂來,一下把他們刺得鼻紅眼腫,喊爹叫娘。
正在亂成一團(tuán)時,那和尚推門進(jìn)來冷笑道:圣賢竟想私分別人的錢財嗎?
一把拎起布袋就走,又轉(zhuǎn)身合掌說:異端偶然觸犯了圣賢,請原諒。
圍觀者不禁哈哈大笑。
來源 : 笑話詞典
-
某朝士性迂腐,任職河中府龍門縣。
有個人叫薛少卿,長期居住此地。
某天,忽見祖墳上的松樹和楸樹被人砍去,就告到縣府。
朝士拿訴狀一看,也不細(xì)究,就判道:周文王的苑囿,老百姓都能去打柴、放牧,你薛少卿的墳塋有什么了不起,要禁砍柴?
!
來源 : 笑話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