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迂公讀書不求甚解,卻喜歡在人面前亂評文章,冒充行家。
他對人說:凡是好文章,都應以有趣取勝。
所以寫文章要注意有趣;只有有趣,才算有趣;倘若無趣,就沒有趣啦。
來源 : 笑話詞典
-
醉漢在路上前跌后撞地走著,見人便打,見物便踢,行人都逃開了。
唯獨迂公卻挺直身子,兩手叉腰,聽由他打。
別人說:你何苦白白吃這個醉鬼的胡涂拳頭?
迂公答道:我正要他打哩,把我打死了,他就好抵命!
來源 : 笑話詞典
-
兩人合資釀酒。
甲說:你出米,我出水。
乙說:米都歸我出,將來這筆帳怎么算法?
甲說:我哪會讓你吃虧?
等酒出來了,只要還我的水,其余仍歸你嘛。
來源 : 笑話詞典
-
楊勛中年時得了一種怪病,每說話應酬時,腹內有小蟲跟著應聲。
不幾年,蟲應聲愈大。
有個道士說:這是應聲蟲。
須得讀《本草》之類藥典,遇到有蟲不應的藥方就可服用。
楊照這話做了。
當讀到雷丸一藥時,蟲忽然不出聲了,于是就吃了幾粒雷丸,果然治愈。
有個乞丐,也患此病,于是有人向乞丐介紹了用楊勛已服之藥,乞丐謝道:我是貧窮之人,沒什么別的能耐,向人討點吃的穿的,只有依靠這應聲蟲了。
來源 : 笑話詞典
-
蔣用庵刺史是常州人。
一天,他和四個朋友在徐兆潢家里喝酒。
徐家精通烹調技術。
尤其燒烹河豚更是拿手。
這次酒宴上也擺出了河豚。
六個人貪河豚肉味鮮美,各各舉筷大吃,可又擔心中毒。
忽然,一位張姓客人陡然倒地,口吐白沫,發不出聲音。
大家都以為他中了河豚毒,急忙尋了糞汁來灌他,可他沒有蘇醒過來,其他五人害怕地說:寧可在毒性發作之前吃藥。
于是各自捏著鼻孔喝下一杯糞汁。
過了很久,張客人居然蘇醒過來,知糞汁解毒之事,失笑道:我素來有羊癲瘋,常常發作,并不是河豚中毒呀!五人后悔莫及,都怨自己竟胡里胡涂搶喝糞汁。
一邊漱口,一邊嘔吐起來。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個從西域來到金陵的少數民族商人,看見一個人家的桌子上放著一塊石頭,便想要買它。
一連來了好幾次,主人奇貨可居,故意抬高價格,結果沒有成交。
一天,主人把石頭一再磨光洗凈,想再次抬高它的價值。
外族商人又來了,一看,嘆了口氣說:這原是一件罕有的寶石,磨光了就不值錢了!說罷,頭也不回地走了。
來源 : 笑話詞典
-
南宋右丞相葉衡被免職后,憂郁而得病,他躺在床上問道:我死后,到陰曹地府,不知日子好過不好過?
有個讀書人故意說:非常非常好過。
葉衡問:你怎么知道呢?
讀書人笑道:人死后到陰曹地府去如果日子不好過,死的人都要逃回來了。
而人死后一去不回,這就足以證明那里的日子挺好過哇。
來源 : 笑話詞典
-
鄰居請蘇東坡吃酒。
桌上有一盤紅燒麻雀,一共四只,有位客人一連吃了三只,才請蘇東坡嘗嘗剩下的一只。
蘇東坡說:還是你吃了吧,免得黃雀散伙。
來源 : 笑話詞典
-
某貴官請宴。
廚子因所煎的餅子夾生,被貴官打入獄中。
隔日,貴官重新辦酒設宴。
有兩人想救廚子,一人扮作算命先生,另一人扮作老人請算八字,在酒席旁算命。
算命先生:尊老庚甲為哪一年?
老人故意大聲說:丙子生。
算命先生連連大聲叫:不好不好。
老人裝作不樂,問:才說一個年頭,又無時日,怎么就已說不好?
算命先生說:昨日甲子生的還在獄中未放,何況你是丙子生(諧音餅子生)的?
坐客都大笑起來。
貴官領悟其意,于是釋放了廚子。
來源 : 笑話詞典
-
郎中(官名)楊叔賢,聽說有新太守走馬上任了,就叫樂隊奏樂歡迎。
頌詩唱道:為了酬報官吏,民眾需要大大慶賀,因為災星走了,福星來了! 新太守大喜,問這首頌詩是誰作的,樂隊們回答:這是本州歷來的老規矩,只此一首!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個人到岳父家住了很長時間仍不想回家,岳父又不便趕他走。
一日,岳父說:女婿啊,家中禽畜都已殺盡吃光,沒有什么好東西來款待你了,只請女婿不要責怪。
女媚說:岳父大人不要煩惱,我來時見一群鹿在村外不遠處的那座山坡上,長得都很肥,只要去捉來,烤烤吃也能吃許多天。
岳父說:你來時在那里,現在已一個多月過去,鹿肯定早就離開了。
女媚說:不會的,那地方有好吃的東西,它還肯離開嗎!
來源 : 笑話詞典
-
長州縣丞馬信,一日乘船去拜見上官。
上官問:船泊何處?
馬信回答說:船在河里。
上官見他答非所問,大怒,罵道:草包! 馬信應聲答道:草包也在船里。
來源 : 笑話詞典
-
南宋壬戌年會試,奸相秦檜的兒子秦僖、侄兒秦昌時、秦昌齡,都考中了進士,上了紅榜。
讀書人非常憤恨,紛紛追究當年的主考官是誰。
一個讀書人說:是韓信。
大家都斥責他胡說,誰知他卻笑道:如果主考者不是韓信,怎么就取了三秦(暗含韓信為劉邦奪取三秦統一天下的歷史故事)?
來源 : 笑話詞典
-
吳縣縣官要征收虎丘的茶葉,命差役拿了需征的茶葉金額督促虎丘和尚繳納。
和尚們無法完成,差役就押解和尚向縣府交差。
縣官命鞭打和尚30大板,還在大街上傳布通告。
和尚又急又慌,聽說縣官非常尊重唐伯虎,便托人帶著重禮去求情,唐伯虎卻拒收禮物。
一天,唐伯虎出游,偶而見到和尚游街示眾,便開玩笑地在他的木枷上寫了首打油詩:皂隸官差去采茶,只要紋銀不肯賒;縣里捉來三十板,方盤托出大西瓜。
縣官聽說,便審問和尚木枷上的詩是誰寫的,回答道:唐解元(解元,系省里會試舉人第一名)。
縣官大笑,釋放了和尚。
來源 : 笑話詞典
-
從前有弟兄三人,常鬧別扭一天,老大說:我們是同胞兄弟,整天吵吵鬧鬧也對不起死去的父母,還要傷神惹氣,太劃不來了。
兩個弟弟都說:對,對,兄弟問最親,從今以后我們要和睦相處,只能補臺,不能拆臺,誰要是再故意扭著勁兒,就罰他請客! 轉天早晨,老大說,你們知道嗎?
昨晚,街東頭那口水井,讓西頭人給偷去了。
沒老二剛要說:沒那事! 忽然想起昨天的商定,趕緊改口說:沒錯兒!怨不得半夜我聽街上唏哩嘩啦’一個勁地響,開始我還當是發大水,后來才聽出是偷井的。
老三把脖子一梗說:純粹胡謅列!井會讓人偷去?
老大說:你看,又鬧別扭了!請客! 老三只好回屋取錢。
妻子聽說后,讓老三趕緊上炕蒙被,由她去送錢。
見了老大說:大哥啊,你三弟回屋就鬧肚子疼,竟生下個小孩來,他正坐月子,我替他把錢送來了。
老大說,弟媳怎么也胡說起來,男人哪有生孩子的?
三弟媳說,大哥,你也鬧別扭了,干脆誰也別請誰了,兩頂了吧!
來源 : 笑話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