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世祖至元年間,元人進入南宋都城杭州,南宋朝廷宗廟被洗劫一空。
當時有個姓金的,世代為伶官,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一天,金某在路上遇見左丞范文虎。
范文虎在宋朝為殿帥時,就與金某熟識。
他見了金某說:過幾天朝廷舉行宴會,你來獻技,不愁沒有吃穿。
后來金某如期前往,在宴會上表演優戲,插科打諢說:某寺里有座大鐘,但一連幾天,寺奴都不敢敲這口鐘。
主僧詢問原因,寺奴說:近 來鐘樓上有位巨神,樣子很怪,我不敢上樓。
’主僧連忙去看。
那巨神見了主僧,立刻倒身下拜。
主僧問:你是何神?
’巨神答道:鐘神。
’主僧反問道:你既是鐘神(忠臣),為何還下拜?
’
來源 : 笑話詞典
-
從前,有一個老秀才,他老來得子,很高興,把他的兒子取名為年紀。
一年后,他的老婆又生了一個兒子,他就把他的第二個兒子取名為學問。
又過了一年,他又有了一個兒子,他覺得這像是一個笑話,于是把他的第三個兒子取名為笑話。
十幾年之后,有一天老秀才叫他的三個兒子上山去砍柴,當他的兒子們回到家時,老秀才就問他的老婆說:兒子們砍的怎樣?
她回答說:年紀有一大把,學問一點也沒有,笑話倒有一籮筐。
來源 : 笑話詞典
-
唐代的柳冕秀才,生性最是多忌諱。
早年參加科舉考試時,舉子們跟他說話,有不注意而說落字的,便忿然而怒,出語不遜。
如果是仆人誤犯落字,他便用棒痛打。
因此,仆人對他說話時,常常把安樂說成安康。
這一天,他忽聽人說榜書貼出來了,連忙派仆人前去觀看。
不一會兒,仆人就跑回來,柳冕慌忙迎上前去問道:榜上有我的名字嗎?
仆人唉聲嘆氣地答:秀才康了。
來源 : 笑話詞典
-
某地有蝗蟲為害,鄉民們進城來稟報。
知縣便到城隍廟祈求城隍神,城隍神馬上傳蝗蟲來問話,命令知縣坐在一旁觀審。
不一會兒,蝗蟲全部都來到,密密麻麻,跪在臺階下,一眼望不到邊,連城隍神看了也吃驚。
城隍神便問判官說:這些小東西,怎么會有這么多?
判官報告說:這都是發大水時,魚蝦之類把子產在田中,大水退后,那些魚蝦子就變成這些小東西。
城隍神笑道:原來禍害百姓的是這些雜種東西。
于是便一一審問。
蝗蟲中,多數自稱只吃樹葉,不傷害莊稼。
城隍神說:我也分不清你們誰是害民的,誰是不害民的。
待我寫份公文給雷神,只要是害民賊,讓他都轟死就算了。
知縣聽了這話,急得手足無措,慌忙告辭。
城隍神問他有什么急事,知縣答道:我要回去找一間密室好躲避雷神!
來源 : 笑話詞典
-
龐振坤去應試,考官聽說他是中州奇才,故意在科試完畢,又對他口試一番。
考官說:龐振坤呀,我昔日在江南為官時,見那里的水桶很大。
龐振坤恭敬地問:咋個大法呢?
考官說:裝了半桶水,里頭臥了九條老水牛。
水牛在這邊用尾巴甩水,那邊的水還紋絲不動呢! 龐振坤說:大人,這不足為奇。
小時候我在家鄉讀書,曾見到一根特別長的竹竿。
考官躬身下問道:咋個長法?
龐振坤說:頭一年八月十五,有一個人扛著那根竹竿從我們學堂門前過,直到第二年五月端陽,我還看見剩幾節竹竿梢兒在門前甩動哩! 考官一聽來了興趣,驚奇地問:天下哪有這么長的竹竿?
龐振坤一字一板地說:如果沒有這么長的竹竿,如何箍著您那么大的水桶呢?
!
來源 : 笑話詞典
-
殷安對薛黃門說:自古圣賢,數不過5人。
代羲攀天梯,定八封,第一個;神農種百谷,濟萬民,第二個;周公制禮樂,百代行,第三個;孔子出類拔萃,學問淵博,第四個。
他每說一個名字,屈一個手指。
屈了4只手指后,停下半天才說:從此以后,便沒有能屈得手指的人了。
又過了好久,才說:加上我,就是5個了。
他屈完了5個手指。
來源 : 笑話詞典
-
一和尚要用血齋蚊子。
當蚊子很多時,和尚痛癢難忍,于是 用手左右亂打。
在旁的人問:你要喂蚊子,怎么又動手打它們 ?
和尚說:它們吃過了又吃,所以要打它們。
來源 : 笑話詞典
-
越中一帶有個讀書人登科后,又在省城娶了一妾。
與他同榜錄取的朋友問他:新娘子現在什么地方?
他回答說:我把她寄住在西湖邊上的廟里了。
朋友搖了搖頭:你讓她在廟里與和尚們住在一起,恐有不便。
他說:沒事的。
我已經把她的房門上鎖了。
朋友又問:她每天飲食和大小便又怎么出來呢?
他說:我已經把鑰匙留給和尚了。
來源 : 笑話詞典
-
殷浩年輕時與桓溫齊名,兩人誰也不服誰。
一次,桓溫故意譏殷浩說:你怎么能和我相比! 殷浩說:我和我自己來往的時間長了,寧愿做我自己(意思是自己不屑與桓溫比較優劣)。
又有一天,殷浩作了一首詩給桓溫看,桓溫存心侮辱殷浩說:你這劣作不要給我看,給我看,我將拿出來示眾,到時你名聲掃地可不要怪我!
來源 : 笑話詞典
-
一天,兩個郵差在中午休息時相約去路邊攤吃飯,剛坐下來不久在他們座位的左前方爬來一只蝸牛,其中一個郵差很生氣的用腳把那只蝸牛踩死了,同伴問他:那只蝸牛惹到你了嗎?
他說:就是啊!沒見過這么煩人的蝸牛,它已經跟了我一個早上了。
來源 : 笑話詞典
-
沙彌初誘一師弟,興酣,師弟之陽亦舉,濕津津然。
沙彌從后摸著,嘆曰:阿彌陀佛,對穿!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位富翁,對文章一竅不通,有人向他借馬,寫了封信來說:偶欲他出,祈借駿足一乘。
富翁看了大怒說:我只有這兩只腳,怎能借給別人?
我的朋友很多,要是大家都來借,我豈不要大解八塊了嗎?
有個友人在一旁解釋說:他信上說的駿足’,是指馬足。
富翁聽了更惱火,說:我的足是馬足,我看他的腿是驢腿,他的頭還是狗頭呢!
來源 : 笑話詞典
-
明成化年間,太監汪直權勢很大,許多朝廷大臣爭著巴結他。
汪直巡察邊地,所到之地的都御史全都身著戎裝到二三百里之外迎候,而且望塵下拜,半跪在路邊,如同奴仆。
本來該行的揖讓之禮,這時竟沒有誰用了。
當時的人們作了一副對聯形容這種情況:都憲叩頭如搗蒜,侍郎曲膝似抽蔥。
來源 : 笑話詞典
-
宣和年間,徐申講究忌諱,要別人說話回避自己的名字。
他任常州知府時,一個縣官向他匯報公務,說:有件事已經三次申報察署,也沒聽到回音。
徐申大怒,責備道:你是縣官,難道不知道我的姓名,竟然有意不避諱! 誰知那個縣官是個不肯拍馬屁的人,干脆大聲叫道:如果這件事申報府署不作處理,我便要申報中央戶部,申報尚書臺,申報尚書省,申來申去,直到申報死了才罷休。
說完,拱拱手揚長而去。
徐申雖然怒火攻心,可也沒有借口將他辦罪。
來源 : 笑話詞典
-
有個財主,無論做什么事兒總想比別人高一等。
有一年,財主和他家的長工,各生了一個男孩。
財主要在取名字上分出高低。
孩子生下第三天,財主問長工:你那個窮小子取什么名字?
長工信口說:我們窮人不講究個啥,取名叫屁股。
財主一聽,正合心意,哈哈大笑說:好!好!太好了!我的寶貝兒就叫臉。
屁股和臉長到五歲。
一天,臉突然得急病死了。
財主垂頭喪氣,長噓短嘆:我的臉還不如窮鬼的屁股命長!看到屁股一天到晚蹦蹦跳跳,越長越逗人喜愛,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一天,財主請長工吃酒飯。
酒興正濃,財主說:我五十歲的人了,好不容易有個臉,誰知命不好,你看咋辦?
你還年輕,請幫個忙,把你的屁股當我的臉,往后不虧待你。
長工說:我的屁股當你的臉高攀不上,我就這么一個屁股,要是當你的臉,我沒有屁股咋辦?
財主見來軟的不行,便來硬的說:端我的碗,服我的管,不要有福不曉得享,你的屁股當我的臉,就這樣定了。
來源 : 笑話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