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華倫為一個郡守治病,脈診后知其內郁,認為郡守只要大發一場脾氣,病就會好。
于是就故意多收他的財物,卻不開藥方治療。
不久就丟下他走了,還留下書信罵他。
郡守果然非常憤怒,要叫人去追殺華倫。
郡守的兒子知情,就暗中關照不要追趕,郡守憤怒已極,馬上吐出幾升黑血,病很快就痊愈了。
來源 : 笑話詞典
-
愛迪生試制白熾燈泡,失敗了1200次。
一個商人諷刺他是個毫無成就的人,愛迪生哈哈大笑:我已經有很大的成就,證明了1200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
來源 : 笑話詞典
-
庫勒克是德國的大鋼琴家,有一次被富翁白林克請去吃飯。
白林克過去是個鞋匠。
進餐完畢,主人要求客人彈支曲子,庫勒克只好從命。
不久,音樂家也邀請白林克來吃飯。
飯后,他捧出一雙舊靴來。
富翁感到很奇怪,庫勒克說:上次你請我,是為了聽曲子;今天我請你,是為了補靴子。
來源 : 笑話詞典
-
著名粵劇演員鄺新華在70多歲時,老眼昏花,但迫于生計,還得登臺演出。
一天,他在臺上扮演將軍,在兩軍交戰中提槍殺敵。
不料一時沒有看清,竟誤向鑼鼓手那邊殺去,全場嘩然失笑,大喝倒彩。
鄺新華知錯,立即按槍疾聲道白:不好了,沙塵滾滾,殺錯良民,如何是好。
來源 : 笑話詞典
-
一個青年問蘇格拉底:怎樣才能獲得知識?
蘇格拉底將這個青年帶到海里,海水淹沒了年輕人,他奮力掙扎才將頭探出水面。
蘇格拉底差別: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氣,當然是呼吸新鮮空氣! 對!學習就得使上這股子勁兒。
來源 : 笑話詞典
-
1951年,美國喜劇作家斯克爾頓(1913年出生)和他的幾個朋友乘飛機去歐洲觀光,他本人還將在倫敦雅典娜劇院出演。
當他們飛越阿爾卑斯山時,飛機的3個引擎突然熄火。
情勢非常不妙,大多數乘客惴惴不安地開始禱告起來。
當飛機很快地降低高度抵近不遠的山巔時,斯克爾頓扮演起他最好 的劇目中的一個逗人角色,以分散乘客的注意力。
但許多人仍一本正經地祈禱著。
在最后的一剎那,駕駛員把飛機穩穩地停在了一片陡峭而開闊的斜坡上。
乘客們像逃離了地獄般地高興起來,而斯克爾頓說:現在,女士們,先生們,20分鐘前的壞習慣可以恢復了。
來源 : 笑話詞典
-
喬治·考夫曼晚年身體虛弱,長期臥病不起,靠聽收音機解悶。
一天晚上,電臺的點播節目只放了被點播樂曲中的幾小節就停止了。
劇作家很惱火。
于是拿起身邊的電話簡,按照節目主持人報給聽眾的電話號碼。
給電臺掛了個電話。
他說明自己是喬治·考夫曼后,主持人大為高興,因為有這樣的名人在收聽自己主持的節目。
先生,你想點播什么?
我會立刻安排的。
沉默,我點播的是5分鐘的沉默。
考夫曼對主持人和千千萬萬的聽眾說。
來源 : 笑話詞典
-
喬丹最近狀態不太好,連接球都接不穩 我們練習傳接球時,我給他傳了一個好球,我怕他接不穩,于是喊了一聲接穩! 結果球砸在他頭上,他就對我說:和誰?
來源 : 笑話詞典
-
一次,英國一家電視臺采訪中國當代青年作家梁曉聲,現場拍攝電視采訪節目。
這位英國記者忽然讓攝像機停下來,然后對梁曉聲說:下一個問題,希望您能毫不遲疑地用是’或否’來回答,好嗎?
梁曉聲不知是計,欣然答應。
誰知那位英國記者一揚手,遮鏡板啪地一聲響,記者把話筒放到自己嘴邊,說道:沒有文化大革命,就不會產生你們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您看來究竟是好是壞?
說完把話筒立即伸到梁曉聲嘴邊。
攝像機對準了梁曉聲的臉。
梁曉聲的形象和聲音將會由攝像機轉告給廣大觀眾。
此時,無論梁曉聲回答是,還是回答否,都是笨拙的。
但梁曉聲剛才是答應用最 簡潔的一兩個宇回答問題的呀。
因此不按照應諾的條件回答也不是個辦法。
看來對方是蓄意要出他的洋相。
在這進退維谷之際,梁曉聲卻不動聲色地說:在我回答您這個問題之前,我也問您一個問題: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沒有以反映第二次大戰而著名的作家,那么您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好是壞?
梁曉聲把話筒口轉向英國記者
來源 : 笑話詞典
-
古希臘大儒學派學家第歐根尼(約公元前404一前323年)常常在大白天也點著燈走路,每當人們詫異地問他時,他便回答說:我正在找人。
這是在諷刺當時社會上沒有一個真正配得上人這一稱呼的有德行的人。
亞歷山大大帝來到科林特市時,拜訪了這位哲學家,并且對他說:你有什么希望盡管講,我可以滿足你的一切要求。
第歐根尼爬進自己所住的酒桶,一邊曬太陽,一邊說:只希望你讓到一邊,因為你遮住了照到我身上的陽光。
來源 : 笑話詞典
-
羅素于1920年曾來過中國。
可到中國后生了一場大病。
病后,他拒絕任何報人的采訪,一家對此很不滿意的日本報刊謊登了羅素已去世的消息,后雖交涉,他們仍不愿收回此消息。
在他回國的路上,羅素取道日本,這家報社又設法采訪他。
作為報復,羅素讓他的秘書給每個記者分發印好的字條,紙上寫著:由于羅素先生已死,他無法接受采訪。
來源 : 笑話詞典
-
英國詩人捷尼遜寫過一首詩,其中幾行是這樣寫的:每分鐘都有一個人在死亡,每分鐘都有一個人在誕生 有個數學家讀后去信質疑,信上說:尊敬的閣下,讀罷大作,令人一快,但有幾行不合邏輯,實難茍同。
根據您的算法,每分鐘生死人數相抵,地球上的人數是永恒不變的。
但您也知道,事實上地球上的人口是不斷地在增長。
確切地說,每分鐘相對地有1.6749人在誕生,這與您在詩中提供的數字出入甚多。
為了符合實際,如果您不反對,我建議您使用1/6這個帶分數,即將詩句改為:每分鐘都有一個人死亡,每分鐘都有一又六分之一人在誕生。
來源 : 笑話詞典
-
在阿拉曼戰役之前夕,丘吉爾召見了他的得力將領蒙哥馬利將軍。
在談話中,丘吉爾提議他應該研究一下邏輯。
戰場勇士蒙哥馬利擔心自己會陷入糾纏不清的邏輯命題中,便找了個借口推托,他對丘吉爾說:首相先生,你知道,有這樣一句諺語:了解和親呢會產生輕篾’也許我越是研究邏輯,便會更加輕視它。
丘吉爾取下煙斗說:不過我要提醒你,沒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親呢。
什么也不會產生出來的。
來源 : 笑話詞典
-
巴西某小禮品店有條別出心裁的店規:凡是各界名人前來購物,一律不必付錢,只需以他的拿手絕招來證明他的身份即可。
一天,貝利來到這家店里。
為了證明自己確是貝利,他就順手拿起店里的一只球放到地上,用腳輕輕一勾,又飛起一腳,把球不偏不倚踢在門鈴上,門鈴聲叮當未絕,又見他用頭一頂,把剛要落下來的球頂到原來的地方,位置竟絲毫不差。
老板馬上招呼貝利,請他挑選所需物品,不必付錢。
接著,又來了一個人,自稱是巴西前總統。
老板仍是照章辦事,請他以絕招來證明身份。
但來人說自己并無絕招。
老板退一步說:那你隨便做些什么都行。
來人尷尬不堪地說:說真話,我什么都不會。
老板馬上恭恭敬敬地請來人坐下,并連聲說:這就對了,這就對了!您確是前總統了。
東西您隨便挑吧!
來源 : 笑話詞典
-
施萊艾爾馬赫(1768--1834年),德國哲學家和神學家,他的神職工作做得尤其出色。
有人稱頌他和他的布道具有少有的廣泛性,他的教義宣講能吸引社會各個階層的廣大聽眾,不僅有大學生,還有婦女和各級官員。
對此,施萊艾爾馬赫解釋說:我的聽眾確實由學生、婦女和官員組成,學生們來是為了聽我講道,女人們來是為了看學生,而官員們來則是為了看女人。
來源 : 笑話詞典